关于教皇的名称和头衔,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名称与头衔
教皇 (Pope) 天主教会的最高领袖,驻守梵蒂冈城国,是罗马教廷的政治与宗教代表。
教宗
(Pontiff)
源自拉丁语“Pontifex”,原指罗马帝国时期最高祭司,后成为教皇的正式头衔。
罗马主教(Roman Pontiff)
教皇的完整头衔,强调其作为罗马教区首领的地位,但实际宗教权力更侧重精神领域。
二、其他相关名称与制度
三重冕(Triregnum)
教皇权力象征,由三部分组成:立法权(太阳)、司法权(月亮)、行政权(世俗君主)。该制度由英诺森三世于1190年创立。
教皇府(Palace of the Pope)
位于梵蒂冈的官邸与行政中心,包含圣彼得大教堂等标志性建筑。
枢机主教团(Conclave of Cardinals)
由红衣主教组成,负责选举教皇,每两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
三、历史沿革中的名称变化
早期教皇: 如圣伯多禄(St. Peter,公元41-66年),被公认为首位教皇。 中世纪教皇
现代教皇:延续“教皇”称号,但权力范围受宗教改革影响有所调整。
四、总结
教皇的名称体系既包含宗教象征(如“三重冕”),也体现权力结构(如“罗马主教”)。其角色既是精神领袖,也是梵蒂冈城国的世俗君主,但两者权力来源和职责存在本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