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破坏力排名
卡特里娜(Hurricane Katrina) 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飓风,造成130万人流离失所,1833人死亡,经济损失超8000亿美元,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大的台风”。
海燕(Haiyan)
2013年菲律宾台风,风速315公里/小时,造成超万人死亡,是历史上伤亡最严重的台风之一,曾面临除名风险。
海龙(Ha Long)
1949年中国台风,风速达320公里/小时,引发洪水灾害,但具体伤亡数据较少。
美莎克(Mayak)
1949年3月台风,风速65米/秒(约231公里/小时),短时间内摧毁台湾及西太平洋国家设施,造成巨大损失。
南施(Nanshi)
1961年日本台风,风速345公里/小时,是北半球持续时间最长的台风,导致3100人伤亡。
二、其他具有特色的台风名字
泰培(Typhoon Typhoon): 1979年日本台风,风速305公里/小时,造成11万人受灾,110人死亡,刷新世界台风纪录。 桑美(Samui)
胡德胡德(Hudhu):1999年印度台风,风速250公里/小时,造成1.7万人死亡,破坏大量基础设施。
暹芭(Ximba):2022年台风,导致中国广东、海南等地严重洪灾,但具体伤亡数据未明确提及。
三、命名规律补充
台风名字多由受影响地区或特征命名,例如:
动物名:如“海狮”(菲律宾)、“黑格比”(鞭子意象);
植物名:如“莲花”(中国);
神话人物:如“玉兔”(中国)。
命名周期每6-7年循环一次,涵盖动物、植物、神话等六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