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囊的雅称,综合历史文献和现代使用习惯,整理如下:
一、古典雅称
容臭:
最早见于屈原《离骚》,“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原指佩带香草的囊袋。
香囊:
唐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如“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
佩帏:
《楚辞·离骚》中已有记载,“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比喻佩戴香囊以表亲近。
荷包:
明代仍称“容臭”,后演变为今称“荷包”。
二、其他雅称
香缨:先秦时代女子头饰,后指香囊。
香球:部分文献用“香球”代指香囊。
馨香/馥郁:强调香囊的芬芳特性。
三、文化内涵补充
香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名称演变反映了社会文化变迁。例如:
《礼记》中“衿缨皆陪容臭”体现香囊与礼仪的关联;
现代香囊品牌常结合中草药命名,如“三兔共耳”等创意名称。
建议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名称:传统工艺可选用“佩帏”“香囊”等经典称谓,现代文创产品可尝试“荷包”“馨香”等更亲民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