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作为历史上的北方游牧民族名称,其部落名字在不同时期和语境中存在多种表述,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狭义的鞑靼部落名称
达靼 唐代文献中常见的称呼,与“塔坦”“大檀”等名称并称。
塔坦/大檀
元代及明代文献中更常见的写法,源自柔然语的“檀檀”别称。
蔑儿乞部
虽然蔑儿乞部是蒙古四大兀鲁思之一,但部分历史记载中与达靼有交集或重叠。
二、广义的北方游牧民族泛称
在宋、辽、金时期,随着蒙古高原部落的融合与发展,“鞑靼”逐渐演变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
黑鞑靼: 指漠北蒙古部落(如克烈部、蒙古部); 白鞑靼
生鞑靼:指森林狩猎部落。
三、其他相关名称
室韦诸部:8世纪突厥语对蒙古语族室韦部落的称呼,部分文献与鞑靼有历史联系;
瓦剌:明代蒙古部落联盟名称,与鞑靼有地理和民族差异。
总结
狭义的鞑靼部落名称主要包括达靼、塔坦、大檀等,而广义的“鞑靼”则演变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包含黑鞑靼、白鞑靼、生鞑靼等分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和民族分类标准导致了名称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