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发现的短尾鸟类名称及特征如下:
一、典型短尾鸟类
隹科鸟类 隹是古代对短尾鸟类的统称,包含多种短尾鸟。例如:
- 麻雀:
常见城市及田野鸟类,体型中等,尾羽较短;
- 白鹭:大型涉禽,尾羽修长但整体呈短尾形态,常栖息于湿地;
- 鹧鸪:中型鸟类,尾羽较短且具羽冠,分布于南方丘陵。
鸦科鸟类 部分鸦科物种具有短尾特征,如:
- 乌鸦:
智能型鸟类,尾羽较短且粗壮;
- 喜鹊:尾羽较长,但部分亚种(如灰喜鹊)尾羽较短。
雀形目鸟类 包含众多短尾雀类,例如:
- 绣眼鸟:
小型鸣禽,尾羽短小且眼状斑纹显著;
- 相思雀:体型较小,尾羽短而圆,常见于热带地区。
二、特例说明
侏罗纪短尾鸟:中国科学家在福建发现的“政和八闽鸟”(Baminornis zhenghensis)属于侏罗纪时期鸟类化石,距今约1.49亿年,是已知最古老的短尾鸟化石,但属于古生物分类,现存物种中无直接关联。
三、汉字中的隹旁
在汉字中,“隹”旁多与短尾鸟相关,如“鸦”“雀”“雏”等,体现了古人对鸟类形态的观察与分类方式。但需注意,随着演化,部分字义已扩展(如“雏”表示幼鸟)。
以上分类综合了现代鸟类学研究与古生物学发现,涵盖了中国境内现存及古生物化石中的短尾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