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耐力训练的方法和名称,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按能量代谢分类
有氧耐力训练 通过长时间低至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提升心肺功能,负荷强度通常控制在最大负荷的75%-85%,心率维持在140-170次/分钟。
无氧耐力训练
在缺氧状态下进行高强度肌肉收缩,常见于短跑、举重等运动,需通过无氧代谢供能。
二、常见训练方法名称
持续训练法
特点: 总负荷量大、持续时间较长(≥30分钟),强度恒定,适合日常耐力提升(如每天慢跑)。 适用场景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特点:
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如30秒冲刺)与恢复期交替,可显著提高心肺功能。
示例:40秒全力冲刺后慢跑1分钟,重复10次。
Fartlek训练 特点:
结合持续跑步与变速跑,通过随机调整速度提升耐力。
示例:快跑30秒后慢跑1分钟,反复进行。
阶梯训练 特点:
在台阶或坡地快速上下,每组20次后休息30秒,进行多组。
亚索800训练法
特点: 800米间歇跑配速法,根据马拉松目标成绩调整配速(如4小时30分目标,每组800米配4分30秒)。循环训练
特点: 按部位分配全身训练,如先腿部后核心,通过高强度有氧运动提升整体耐力。 三、其他训练方式 长距离慢跑
力量与耐力结合:如深蹲跳、俯卧撑后跟跑,提升基础代谢率。
趣味性训练:如跳绳比赛、登山等,增加训练趣味性。
四、注意事项
年龄与体能适配:年轻力壮者可选择高强度训练,中老年人建议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
科学安排:避免过度训练,建议每周安排1-2次高强度训练与3-4次低强度恢复。
通过以上分类和方法,可根据个人目标选择适合的耐力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