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作为中国古铜都,其名称演变与铜矿资源开发密切相关,主要包含以下名称及由来:
一、古称
定陵 最早见于东晋时期(413年),因北方战乱导致山西流民在此定居,侨置定陵县。
义安
唐朝后期(888年)设立,因辖区包含工山、安定等五乡得名,后因南唐时期改为铜陵县。
二、别称
铜都: 因铜矿资源丰富,历代以“铜”命名,如南唐后称“铜陵”,明清时期属池州府。 三、现代名称 铜陵市
四、其他相关名称
铜官山:因境内著名的铜矿而得名,是铜陵最著名的山名,也是中国古铜都的重要文化符号。
铜矿岭、金牛洞、大铜塘”等:均为铜矿相关地名,分布于乡村及现代城区,反映铜资源开发历史。
总结
铜陵名称从“定陵”“义安”演变为“铜陵市”,名称变化与铜矿开发紧密相关。其古称多与行政区划调整有关,而“铜都”等别称则体现了其作为古铜都的文化地位。现代铜陵市保留了丰富的铜文化遗迹,如铜官山、大通茶干等特色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