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的命名和分类方式较为复杂,主要依据化学成分、性能和用途进行划分。以下是常见的钢材名称及分类:
一、按化学成分分类
碳钢 含碳量0.02%-2.11%的铁碳合金,是应用最广泛的钢材类型,具有可塑性和可焊性,主要用于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
合金钢
在碳钢基础上添加锰、镍、铬等合金元素,提升强度、硬度及耐腐蚀性。根据合金元素含量不同,分为低合金钢(≤0.05%合金元素)、中合金钢(0.05%-1.0%)和高合金钢(≥1.0%)。
不锈钢
含铬(≥18%)等合金元素,具有抗腐蚀性,分为304(普通不锈钢)、316(耐酸碱腐蚀)、316L(耐低温腐蚀)等型号,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食品加工等领域。
二、按用途分类
建筑及工程用钢
结构钢: 如Q235、Q345等碳素结构钢,用于建筑构件、桥梁、机械零件。 耐候性结构钢
机械制造用钢 工具钢:
如高速钢(含钨、铬),用于制造刀具、模具。
弹簧钢、轴承钢:根据特定机械性能优化,用于弹簧、轴承等零部件。
特殊钢 高温合金:
如Inconel、Monel,用于航空航天、核电站等高温环境。
耐高温钢:含镍、铬、钼,抵抗高温腐蚀。
三、其他常见名称
板材:冷轧板、热轧板、无缝管等。
型材:工字钢、槽钢、角钢等。
管材:焊接管、不锈钢管、螺旋管等。
四、命名规则示例
碳素结构钢:Q235C(屈服强度235N/mm²,C级,镇静钢)。
低合金高强度钢:Q345(屈服强度345N/mm²)。
通过以上分类和命名方式,可以全面了解钢材的多样性和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