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思政课的改名问题,综合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当前课程名称的演变
《思想政治课》更名为《思想品德课》 2004年课程标准修订时,将课程名称改为《思想品德课》,强调“德”的核心地位,体现了新课改以人为本、注重品德培养的理念。
近年来的调整
2018年,部分高校将《思想品德课》进一步更名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以涵盖更广泛的教育内容。
2024年,自考2025年思政课改革计划中提到,原课程名称将不再使用,但未明确新名称。
二、改名的核心逻辑
突出核心素养: 新名称更强调“德”的教育价值,契合新时代对道德与法治并重的教育目标。 适应教育改革
三、未来可能的名称方向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部分高校采用此名称以保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
《道德与法治》
简洁明了地体现课程核心内容。
《人文素养与公民道德》
强调人文关怀与公民责任的教育目标。
四、改名需注意的要点
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同步更新
需确保新名称与最新教材、考试大纲保持一致。
社会认知的过渡
改名后需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避免引起误解。
考试体系的调整
自考等标准化考试需及时修订科目代码和考试内容。
建议学校结合自身定位和课程设置,参考教育部门指导文件,选择最符合教育目标的名称,并同步推进教材、考试等配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