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将军的称呼体系较为复杂,包含常设官职与临时杂号,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常设将军(三公级)
一品 - 大将军(最高军事职位,可高于或低于三公)
-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镇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
- 征东/南/西/北将军(资深者可晋升为大将军)
- 镇东/南/西/北将军(独立于四征体系)
二品
- 骁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
- 四征将军(征东/南/西/北)
- 四镇将军(镇东/南/西/北)
三品
- 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
- 四安将军(安东/南安/西安/北安)
- 四平将军(平东/南/西/北)
- 四征蜀/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等
四品
- 中护军、武卫将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
- 东/南/西/北中郎将
- 八校尉(长水/屯骑等,分掌军队)
二、临时杂号将军
汉武帝后因对外战争频繁,增设了多种临时称号,如:
荡寇将军、伏波将军、贰师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等
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四征、四镇、四安、四平等称号进一步扩展
三、其他说明
职级特点: 常设将军多领兵且权力较大,可设府署;杂号将军多为荣誉性称号,部分不直接领兵 历史演变
综上,汉代将军的正式官职以三公级为主,临时杂号则因战争需求频繁产生,总数超过百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