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的石刻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按历史时期划分
新石器时期 例如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的玉石礼仪制品,属于中国最早文字石刻。
商周至秦代
包括“石鼓文”“诅楚文”等,反映了早期石刻艺术的发展。
汉至南北朝
涉及《金刚经》经石峪刻石(2500余字)、泰山经石峪刻石等,以隶书、楷书为主。
唐代
如泰山石刻(1800余处)、云冈石窟造像(5万多个)等,达到艺术巅峰。
宋代
包含“宋四士”题刻、祖无择三言诗刻等。
元明清时期
例如石家庄元氏县《封龙山颂碑》(汉隶)、北京故宫石刻等。
二、按地理区域划分
泰山: 最著名的摩崖石刻群,现存1800余处,包含《金刚经》等。 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以壁画闻名,洞窟735个,壁画4万平方尺。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存有5万多个石雕造像。
济州岛:韩国佛教石刻代表,如济州国历史碑刻。
三、按艺术价值分类
书法瑰宝:如颜真卿《大唐故大智禅师碑》(楷书)、王羲之《振衣濯足》(石刻)。
宗教经典:如泰山《记泰山行》、浯溪《大唐中兴颂碑》。
历史见证:如秦始皇东巡刻石(公元前219年)、苏马湾东海界域刻石(西汉)。
四、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截至202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石刻群包括:
泰山石刻(山东)
龙门石窟(河南)
敦煌莫高窟(甘肃)
云冈石窟(山西)
天水麦积山石窟(甘肃)
泉州九日山祈风石刻(福建)
西汉苏马湾刻石(河南)
岣嵝碑(陕西)
总结
中国现存石刻数量难以精确统计,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代表性群体就已超10处,且涵盖从新石器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若需具体某类石刻(如书法类、宗教类),可进一步细化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