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王府数量至少 有89座。这些王府按照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分为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等。其中,恭王府是清代最大的一座王府,有着“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美誉。
恭王府原为乾隆宠臣和珅的宅邸,后成为恭亲王奕訢的宅子,因此得名。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6万平方米。
雍亲王府(雍和宫)位于北城安定门里,最初是太监官房,后成为康熙四子胤禛(即雍正)的雍亲王府。雍和宫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佛教寺院,也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醇亲王府原有两座,一座在太平湖东里,称南府;另一座在后海北岸,称北府。醇亲王指光绪皇帝的生父奕譞,光绪继位后奕譞从南府迁至北府。这两座醇亲王府都是龙潜福地,与清朝末代皇帝宣统溥仪有关。
礼亲王府位于西城根南街7号、9号,在明代是嘉定侯周奎的私宅。
此外,北京尚存府邸22座,如果去掉一座公主府、两座贝勒府,共有王府19座。仍然有点王府样子的有7座,即克勤郡王府、宁郡王府、惠亲王府、郑亲王府、和亲王府、敬谨亲王府、循郡王府。
这些王府或存府门,或存正殿,或残存一些其他建筑,已经不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