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的名称众多,既有科学分类名称,也有民间俗称和古称。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分类及名称:
一、科学分类名称
蜻蜓属于昆虫纲蜻蜓目,包含多个科属,我国常见种类如:
红蜻蜓(雄性体表鲜红,腹部有黑线)
黄蜻蜓(雄性翅膀透明,腹部黄褐色)
绿蜻蜓(未明确提及,但部分资料包含此称谓)
网脉蜻(西藏特有种类)
低斑蜻(翅膀多斑,分布于江苏、浙江等地)
玉带蜻(可倒飞,领地意识强)
褐翠蜓(腹部翠绿色,分布于华南)
猩红蜻蜓(台湾特有,复眼呈红色)
方氏赤蜻(以中国昆虫学家命名)
黑丽翅蜻(金属光泽翅膀)
二、民间俗称
不同地区对蜻蜓有独特称呼:
丁丁/洋丁丁(河南、四川等地)
点灯儿/纱羊(全国多地)
蚂螂(北方常见)
负劳/诸乘(古称)
山咪/光光听(部分地区方言)
蜻蜻/纱羊(四川、重庆)
三、其他特殊名称
飞蛾(部分文献误称)
水兵/水蜉蝣(因水生习性得名)
龙蝉(拟人化称呼)
汀仙/龙珠(福建闽南语)
四、补充说明
方言差异:
同一物种在不同地区可能有多个名称,如丁丁在河南、四川等地广泛使用。
形态特征辅助识别:
例如红蜻蜓雄性前额有蓝色斑点,黄蜻蜓雄性翅膀透明等。
保护现状:
部分珍稀种类如方氏赤蜻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以上名称涵盖了中国及部分地区的常见及特色称呼,若需更精确的物种识别,建议结合形态特征咨询专业昆虫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