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种类繁多,其命名方式主要基于化学成分、用途和性能差异。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钢的主要分类及名称如下:
一、按化学成分分类
碳钢 含碳量≤2%的铁碳合金,是钢的基础分类,包括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高级优质钢等。
合金钢
在碳钢基础上添加铬(Cr)、镍(Ni)、钼(Mo)等合金元素,分为:
低合金钢: 合金元素≤5% 中合金钢
高合金钢:>10%。
二、按用途分类
结构钢 用于建筑、机械制造等,包括碳素结构钢(如Q235B)、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等。
工具钢
用于制造工具,如刃具钢(碳素/合金)、模具钢、量具钢等。
特殊性能钢
具备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性,包括不锈钢(铬镍钢)、耐热钢、耐磨钢、磁钢等。
三、其他分类方式
按碳含量: 低碳钢(0.05%~0.25%)、中碳钢(0.25%~0.60%)、高碳钢(0.60%~2.0%)。 按冶炼方法
按品质: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
四、常见牌号示例
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B(屈服强度235MPa)。
不锈钢:304(铬18%镍8%)。
高速工具钢:T10(碳10%铬10%镍10%)。
总结
钢的命名体系复杂且层级分明,不同标准下存在交叉分类。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性能需求选择对应类型。例如,建筑用钢多指碳素结构钢,而特殊环境(如化工、航天)则需选用特殊性能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