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坠面,又称 清平空心面,是 山东清平镇生产的一种传统面食。因面条均匀空心而得名,是当地著名的地方传统面食。始产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空心面在锅里浸煮不混汤,出锅后不粘不稠,盛在碗内兑少许汤,用筷子挑起面条又不见汤,汤随空心走。食用时配以香油、香菜、食醋、味精等辅料,柔软滑爽,营养丰富,极易消化,适于老弱病者及产妇食用。
清平坠面的制作工序复杂,技术含量甚高,通过十几道工序,15个小时才能完成制作,其原料是优质面粉和精盐。5公斤面粉加0.1-0.15公斤盐,视季节而宜,冬春盐多许,夏秋少许。面和好以后,上盖湿布醒面半个时,在案板上将醒好的面摊轧成饼状,厚5-4厘米,用刀沿边转圈将面旋成3厘米宽的长条,在面板上揉搓。至大拇指粗细时循序盘挂在两根竹签上,放入醒面池内醒条。待0.5-1小时后,将醒好的搓条挂到2.5米高的架上,用手轻拉下端竹签,轻拉慢坠即成,故叫坠面。
清平坠面是一个传统的地方特产,纯手工制作,受气候水质的影响,产量较小。在民间有“日食两碗空心面,胜过皇家宫廷宴”之说,相传公元一七四二年,乾隆下江南路过山东聊城,清平知县奉上当地名吃手工坠面,皇帝食后,对此美味和精细工艺赞不绝口,并钦定宫廷面,其传统制作工艺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