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作为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名称和特点:
一、主要流派名称
雷山苗绣 以贵州省雷山县为核心传承地,保留最原始的苗族服饰刺绣风格,以银饰装饰和色彩丰富的刺绣闻名,服饰包括苗衣、百折裙等,刺绣多用于台江苗族传统服饰。
花溪苗绣
贵阳市花溪区的挑花技艺代表,起源于苗族西迁至贵州后形成的蜡染与挑花结合的工艺,图案包括猪蹄杈、莲花、铜鼓等,色彩表现力强。
剑河苗绣
采用金属锡线作为刺绣材料,形成独特的“锡绣”工艺,绣品以背扇、银饰等为主,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二、其他相关名称与工艺
挑花: 以彩线在蜡染底纹上挑刺,形成具有立体感的图案,是花溪苗绣等流派的核心技法。 绞绣(马尾绣)
锁绣、贴布绣:使用金属片或布料贴附绣制,增加层次感,具体工艺因地域而异。
三、历史与价值
苗绣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清代文献已有记载。2006年,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艺术价值体现在将自然元素与民族历史融入服饰,成为无字史书。
以上名称和工艺共同构成苗绣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与历史的敬畏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