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作为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统治者,其正式君主(皇帝)在位期间多以"王"或"帝"称谓执政,但历史记载中更强调"吴王"这一封号。以下是东吴历代君主的主要信息整理:
一、正式君主列表
孙权(吴大帝) 在位时间:229年-252年
主要成就:建立孙吴政权,安定江东,派军抵达夷洲(台湾)。
孙亮(会稽王)
在位时间:252年-258年
主要成就:少年继位,推行改革,但因权力斗争被孙綝杀害。
孙休(吴景帝)
在位时间:258年-264年
主要成就:诛杀权臣孙綝,注重教育与农桑,国力强盛。
孙皓(乌程侯)
在位时间:264年-280年
主要成就:初期清明上河图,后期荒废朝政,被晋军俘虏后投降西晋。
二、重要辅政大臣(非君主)
诸葛瑾: 东吴五君之一,曾为左将军、督公安,主张抗曹。 顾雍
周瑜:赤壁之战主将,协助孙权建立政权。
三、其他相关说明
吴王称号的演变:东吴君主多以"吴王"为尊称,如孙权称"吴大帝",孙亮称"吴少帝"等,但实际统治中常以"帝"自居。
历史评价:孙权被尊为"太祖",孙休以"景皇帝"著称,孙皓因暴政留臭万年。
以上信息综合自《三国演义》《三国志》等权威史料,涵盖东吴从建立到灭亡的主要君主及其统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