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
年兽传说
古代有“年”怪兽每岁末捣乱,人们发现其惧怕红色、火光和鞭炮,故以贴红春联、放鞭炮驱赶之。
除夜守岁
传说“年”怕黑暗,人们熬夜守岁以驱邪避灾,形成除夕夜团聚吃年夜饭的习俗。
二、元宵节
汉武帝与东方桃树
汉武帝为纪念东方桃树化身仙桃的传说,定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吃汤圆象征团圆。
牛郎织女
七夕节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民间以此为背景发展出乞巧等习俗。
三、清明节
介子推寒食禁火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忠臣介子推,下令禁火寒食,后改为清明节祭祖。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为寻找丈夫范杞梁,哭倒长城,民间以此传说纪念忠贞爱情。
四、端午节
屈原投江
屈原忧国投汨罗江自尽,百姓划船打捞遗体并投粽子喂鱼,形成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伍子胥复仇
伍子胥助吴伐楚后遭害,其墓被掘时抛尸江中,后人以此为纪念设立端午。
五、七夕节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传说牛郎织女因触怒天帝被隔开,每年七夕通过鹊桥相会,形成乞巧、赏月习俗。
梁山伯与祝英台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生,象征坚贞爱情。
六、中秋节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后,嫦娥偷食仙药奔月,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源于此。
吴刚伐桂
传说吴刚因触怒天帝被罚伐桂树,中秋赏月时人们会提及此神话。
七、重阳节
孟姜女哭长城(部分地区传说)
与清明节传说关联,部分地区以孟姜女故事纪念忠贞。
佩茱萸驱邪
重阳有登高、佩茱萸的习俗,传说茱萸可驱邪避灾。
八、腊八节
佛祖释迦牟尼出家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纪念释迦牟尼出家,佛教徒于腊八节举行佛浴、吃七宝粥。
以上故事均源自民间传说或历史记载,部分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已形成全球性庆祝习俗,而七夕、重阳等则兼具文化传承与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