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作为河南省地级市,其名称历经多次变更,主要名称及对应历史时期如下:
一、古代名称
北蒙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北蒙(今安阳小屯村),商朝称“殷”,故北蒙是安阳最早的古称。
殷
盘庚迁殷后,商朝在此建都,直至商朝灭亡,共延续273年。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
邺城
公元前580年,北周杨坚镇压尉迟迥后,将邺城(治所)焚毁并迁民至安阳,安阳开始作为政治、经济中心。
隋唐宋时期,邺城成为相州、邺郡的治所,李白、杜甫等诗人亦在此留下诗篇。
相州/邺郡
隋唐宋时期,安阳长期作为相州(后改为邺郡)的治所,直至金代。
彰德府
公元1192年,金朝建立后升相州为彰德府,安阳称“彰德”直至民国初年。
二、近现代名称
安阳
公元前257年,秦国攻克魏国宁新中后改名“安阳”,意为“水北山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阳成为河南省辖地,1952年设为河南省直辖市。
三、其他相关名称
上党/邯郸郡: 三国时期属魏国,后属晋国,称“上党”或“邯郸郡”。 中山街等老地名
以上名称变迁反映了安阳作为多朝古都的历史地位,从商代都城到现代城市,名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