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竹简作为中国早期书写载体,因出土地点和内容不同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别:
一、主要出土遗址及对应竹简
睡虎地秦简 1975年12月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包含《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吏之道》等1155枚竹简,是研究秦律的重要资料。
郝家坪秦牍
1979-1980年四川青川郝家坪50号墓出土,包含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的《更修田律》等木牍。
放马滩秦简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墓出土,包含《日书》甲种、乙种及《志怪故事》等461枚竹简。
二、按内容分类的代表性竹简
法律类: 《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等。 行政类
其他:《编年记》《语书》《为官之道》等。
三、其他相关说明
书写形式:秦简书法属“秦隶”或“古隶”,是介于大篆与小篆之间的字体。
历史价值:这些竹简不仅揭示了秦律体系,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伦理教育及文字演变过程。
以上分类综合了出土地点、时间及内容特征,涵盖秦朝竹简的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