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卒(步兵)的盔甲名称和特点如下:
一、按材质分类
皮甲 以皮革为主要材料,是古代最普遍的步兵盔甲,如汉代的玄甲(鱼鳞甲)、三国时期的黑光铠、明光铠等。
链甲(锁子甲)
由铁链或铁环套扣合成网状结构,形如“环锁”,起源于黑海北部,后传入中国并改进为“环锁铠”,适合骑兵,但早期性能有限。
其他材质
包括木甲(木板制成)、布甲(如皂绢甲)、石甲(如秦朝石胄,以石灰石为主材料)等,但较少见。
二、按形制分类(唐代典型)
唐代盔甲种类丰富,根据《唐六典》记载,步兵主要使用以下类型:
明光甲: 以黑色铁片覆盖全身,表面有明亮的金属光泽,是唐代代表性铁甲。 铁片呈细鳞片状,兼具防护性与装饰性。 表面有仿山纹路的铁片设计,兼具实用与礼制象征。 铁片形似铁锤,可能用于增强肩部防护。 以白色布料包裹铁甲,兼具轻便与防护功能。 使用黑色绢布覆盖铁甲,适合冷兵作战。 三、其他相关名称 布背甲细鳞甲:
山文甲:
乌锤甲:
白布甲:
皂绢甲:
步兵甲:直接以“步兵”命名,强调适用场景。
总结
古代小卒盔甲以皮甲和链甲为主,材质和形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唐代盔甲种类最多,明光甲、锁子甲等成为经典代表,既注重防护性,又体现礼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