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颜色的称呼极为丰富且富有诗意,不同颜色常被赋予雅称,这些名称多与自然现象、生活用品或文学意象相关联。以下是常见颜色的古称及出处:
一、红色系
妃色/杨妃色/湘妃色 指粉红色,因唐代杨贵妃而得名,也用于形容桃花等自然色彩。
胭脂
女子妆容用色,现指红色颜料,如“胭脂色”指鲜红色。
绛紫
紫中带红或红中带紫的色调,多用于中国传统绘画。
丹
指朱砂等红色颜料,也泛指赤色,如“丹唇”。
二、白色系
茶白
如茶叶般淡雅的白色,出自《康熙字典》。
雪荼
比喻荼蘼花盛开的纯净白色。
月白色
蓝与白的交汇色,古代祭司服饰中常见。
三、青色系
天青色
茶叶发酵后的青绿色,常用于瓷器装饰。
竹青
一种青绿色颜料,多用于书画。
黛蓝
深邃的蓝绿色,如青梅煮酒中的青色。
四、其他雅称
梅熏: 以梅花色素染色的淡雅色泽。 醉颊
藕荷色:浅紫微红的荷花颜色。
五、其他颜色
粉红:浅红色,别称妃色、杨妃色等。
桃红:比粉红更鲜润的红色。
海棠红:淡紫红色,妩媚娇艳。
这些雅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色彩的细腻感知,也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例如“天青色等烟雨”已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意象,“胭脂”则既是化妆品名称,也指代红色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