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临床化学奠基人
吴宪 -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生化系创始人之一,1920年回国任助教,1935-1937年担任协和医院执行院长成员。 - 与奥托·福林共同开发了福林-吴宪法血液葡萄糖测定方法,提出临床血液分析系统方法,对临床生物化学领域贡献显著。
二、国际知名学者
奥托·福林(Otto Folin)
-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教授,与吴宪合作开发了葡萄糖测定方法,奠定了临床化学分析的基础。
三、其他重要人物
卡尔·福里德里希·班廷(Carl Friedrich Banting)
- 英国生理学家,胰岛素发现者,其研究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关键方法。
埃米尔·冯·兰登堡(Emil von兰登堡)
- 德国病理学家,提出“疾病诊断学”的概念,对临床化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赫尔曼·巴贝奇(Hermann von Baer)
- 德国化学家,发明了血糖仪的前身设备,推动血糖检测的现代化。
四、现代临床化学领军人物(补充)
Rosalind Franklin: 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蛋白质结构,为临床生化标志物研究奠定基础。 Michael C. Rees
总结
临床化学的发展离不开这些科学家的贡献。吴宪和奥托·福林的开创性工作至今仍是临床生化分析的基石,而后续学者则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动领域进步。如需更详细信息,可进一步查阅相关学术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