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礼仪专家有哪些名字

时间:2025-03-27 20:22:04 网名大全

清代在礼仪研究领域涌现出多位杰出学者,他们通过著述、修订古籍或理论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的梳理:

一、核心礼学研究大家

张尔岐(1612-1677)

- 字稷若,号蒿庵,山东济阳人,明清之际经学家。 - 参与《山东通志》编修,与顾炎武订交,主张“经世致用”。 - 主持《仪礼》后治修订工作,撰有《仪礼郑注句读》《周易说略》等著作,是清代礼学研究先驱。

江永(1681-1762)

- 字慎修,安徽婺源人,清代经学家。 - 精研《仪礼》,著有《仪礼郑注句读》,被张尔岐誉为“大击节推崇”,开创皖派经学。

惠士奇(1671-1741)

- 字天牧,号半农,人称红豆先生。 - 研究哲学、经学及历史,著有《礼笺》,对三礼之学有重要贡献。

金傍(1735-1801)

- 字辅之,安徽歙县人,徽派朴学代表。 - 精通《礼记》,著有《礼笺》3卷,被戴震高度评价。

二、其他重要学者

王聘珍(1702-1772)

字贞吾,江西南城人,协助阮元修订古籍,著有《仪礼集解》,以“博综、折中”风格著称。

盛世佐(1738-1815)

以《仪礼集解》闻名,提出“博综、折中、自得”的学术主张,对清代礼学影响深远。

三、相关研究领域补充

徐广源

研究清代陵寝与后妃制度,如参与先蚕坛修建计划,从礼仪制度角度补充历史研究。

总结

清代礼学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张尔岐、江永等开创性工作,也有惠士奇、金傍等学者的理论深化,以及盛世佐等人的实践探索。这些学者的成果共同推动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