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历史上曾使用过多个名称,其名称变化与黄河渡口、行政区划调整密切相关。以下是主要名称及历史背景的梳理:
一、古代名称与黄河渡口
酸枣县 春秋时期,此地属郑国,因境内有黄河渡口“酸枣渡”而得名。
延津县
宋政和七年(1117年)因黄河渡口“延津渡”设立县制,名称沿用至今。
其他渡口名称
包括卷城津、棘津(酸枣)、延寿津、白马津等,共同构成黄河这一段的多个渡口名称。
二、名称变更历程
周朝: 会安镇(军事机构)→廪延邑(分封给大夫)。 北宋
金朝:因取“延”字称延州。
三、现代名称与行政区划
目前延津县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下辖5个镇、7个乡,总面积886平方公里,人口约51.7万。县名“延津”自宋代沿用至今,未再变更。
总结
延津县名称的演变与黄河渡口的兴衰紧密相关,从“酸枣”到“延津”,再到多个渡口名称的并存,反映了其作为黄河交通枢纽的历史地位。现代名称则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