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砚台名称丰富,既有以产地命名的名砚,也有以特征或历史典故命名的雅称。以下是综合整理的主要名称及分类:
一、四大名砚
端砚 产于广东肇庆端溪,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著称,有“群砚之首”之称。老坑石是端砚中的顶级品种,砚心呈青紫色或猪肝色,呵气研墨是其显著特征。
歙砚
产于安徽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以“细中有锋,柔中有刚”闻名。石纹结构独特,包含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等类型,发墨益毫效果显著。
洮河砚
产于甘肃卓尼洮河,石色碧绿如玉,发墨快且储墨久。自唐代起为宫廷贡品,历代文人墨客皆有赋诗赞颂。
澄泥砚
产于山西绛州,以人工澄炼的泥烧制而成,属唯一不以产地命名的砚台。窑变奇幻,雅俗共赏,唐代已为贡品。
二、其他雅称
石君
宋代苏东坡称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为“万石君”,因助成文治而得名。
石友
文人以砚为友,砚台常与笔、纸、墨并称“文房四宝”。
墨侯
唐代文嵩封砚为“即墨侯”,砚因此得名。
金星砚/银星砚
以砚石表面分布的黄铁矿、白铁矿微晶为特征,金星、银星指代不同矿化现象。
三、其他名称
端溪: 端砚产地古称端溪,老坑石产自此处。 罗文砚
西坑石:端砚中的次级品种,纹路较慢且大。
四、补充说明
砚台名称不仅反映其材质与产地,更蕴含文化内涵。例如“即墨侯”“万石君”等称谓,将砚与历史人物、文化典故结合,体现了古人对文房用具的雅俗共赏。四大名砚的命名体系,更以产地为核心,凸显地理环境对砚石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