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鬼娃”的名称,需要区分两类不同的概念:现实中的灵异娃娃和流行文化中的“鬼娃”系列电影。以下是两者的分类整理:
一、现实中的灵异娃娃
安娜贝尔娃娃(Annabelle Doll) 传说被恶灵附身,现收藏于康涅狄格州沃伦博物馆。
塔希塔娃娃(Tahita Doll)
与墨西哥不寻常事件关联,具体灵异传说未详述。
罗伯特娃娃(Robert the Doll)
位于佛罗里达州,被指具有诅咒能力。
曼迪(Mandy the Doll)
英国传说中会移动和改变表情的娃娃。
菊子娃娃(Kiko Doll)
日本灵异事件中,头发异常生长的娃娃。
俄罗斯鬼娃娃Katja
据说直视双眼20秒会眨眼的诅咒娃娃。
二、流行文化中的“鬼娃”系列电影
该系列以心理恐怖为核心,包含多部经典作品:
《灵异入侵》(Child's Play)
1988年首部作品,奠定系列基调。
《娃鬼回魂2》(Child's Play 2)
1990年续集,引入Chucky娃娃。
《鬼娃新娘》(Bride of Chucky)
1998年,Chucky附身小女孩的恐怖故事。
《鬼娃孽种》(Seed of Chucky)
2004年续作,延续Chucky的复仇主题。
其他相关作品
包括《魔灵鬼娃》(Psychic)、《鬼娃怪谈》(Pinocchio's Revenge)等。
三、其他相关名称
吸血鬼宝宝: 美泰公司1972年推出的互动娃娃,拉动手部会变形。 无名小女娃
早产儿娃娃:设计用于安抚新生儿父母的玩具娃娃。
注:不同来源对“鬼娃”的定义差异较大,部分作品如《恶胎》等被归类为“中国版鬼娃电影”,但主流分类仍以美国系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