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红色名字丰富多样,既有具象色彩描述,也有文化内涵的雅称。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主要分类及名称:
一、基础色彩名称
绛色:
最深的红色,由绛草提炼,古代帝王专用色,如《孟子·离娄下》中“点绛唇”。
赤色:
本义为火色,如《尚书·洪范》称帝为“赤帝之子”。
丹色:
鲜艳红色,如丹砂(朱砂)提取的红色,先秦时被视为最纯正的红色。
朱色:
大红色,帝王专属色,如“朱门”指富贵人家。
红色:
泛指红色,如《论语》中“赤子”指纯真之人。
二、文化意象类雅称
妃色/杨妃色/湘妃色:
特指粉红色,唐代杨贵妃喜爱,故得名。
胭脂色:
女子妆容用色,也指国画颜料。
火红/炎红:
具象化火焰的红色,如“火红玫瑰”。
绛紫:
紫中带红,如“绛紫袍”。
三、自然意象类名称
樱桃红:
鲜红色,如樱桃成熟时的颜色。
石榴红:
石榴花颜色,高纯度红色。
玫红色:
源自玫瑰花,象征高贵与典雅。
四、文学化表达
胭脂:
既指女子妆容,也指红色颜料,如“胭脂泪”。
踯躅红:
杜鹃花别称,带有山野情思的浓烈红色。
五、其他特殊名称
丹霞:《诗经》中形容红霞,后泛指红色花卉。
赤壁: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得名,现指红色山川。
这些名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内涵,既有具象色彩描述,也承载着历史与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