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分类命名
肉食龙类 霸王龙(暴龙):
白垩纪末期最大肉食恐龙,体长可达12米,体重8吨,以锐利牙齿和强健后肢著称。
异特龙(跃龙):晚侏罗期肉食恐龙,身长8.5-9.7米,体重1.5-3.6吨,以智慧和攻击大型猎物闻名。
棘龙(棘背龙):白垩纪非洲恐龙,生存于约9500万年前,体长5-8米,背部长骨刺防御。
植食龙类 三角龙:
晚白垩纪代表性植食恐龙,头盾三根角质突起,尾刺防御,寿命约20年。
剑龙:侏罗纪草食恐龙,背覆骨质板与尾刺,体长7-9米,高2.35-3.5米。
甲龙:甲龙科植食恐龙,体表密布甲片,与剑龙同属鸟臀目,分为结节龙科和甲龙科。
其他类群 翼龙:
侏罗纪至白垩纪飞行爬行动物,翼展可达30-70厘米,以昆虫为食。
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大型蜥脚类恐龙,体长22米,颈长可达体长一半,颈椎19个。
二、按生存时代命名
三叠纪恐龙:如始盗龙(2.3亿年前)、理理恩龙(约1.9亿年前)。
侏罗纪恐龙:如异特龙、剑龙、三角龙。
白垩纪恐龙:如霸王龙、棘龙、甲龙。
三、其他常见名称
雷龙:兼具霸王龙与三角龙特征,头骨巨大,牙齿锋利。
鸭冠龙:头冠形似鸭子,属甲龙类,甲片覆盖羽毛状结构。
禽龙:早期恐龙化石,属鸟脚亚目,可能是恐龙进化早期形态。
四、补充说明
恐龙命名多基于化石特征(如头骨结构、牙齿形态)或发现地点(如中国马门溪龙)。随着研究深入,部分恐龙的命名可能调整,例如甲龙类新物种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