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作为蜀汉末代皇帝,其称号和别称在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均有体现,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正式帝号与谥号
帝号 刘禅在位期间使用过三个年号:
建兴(223—237年)
延熙(238—257年)
景耀(258—263年)
谥号
其去世后,晋武帝司马炎追赠其为 思公(孝怀皇帝),庙号 仁宗
二、民间别称
阿斗
最为广泛使用的别称,源自《三国演义》及汉魏时期习惯以“阿”字冠名,如曹操(阿瞒)、吕蒙(阿蒙)
后主
因继位为蜀汉第二位皇帝,故称 后主,与 先主(刘备)相对
安乐公
降魏后受封为 安乐公,直至去世
三、其他相关称呼
汉中王太子: 即位前封号 皇太子
安乐县公:降魏后封号
四、历史评价中的称呼
负面标签:如“扶不起的阿斗”“窝囊废”等,源于其后期荒废朝政
辩证评价:部分史学家认为其封谥五虎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皓)的谥号,实为政治智慧体现
综上,刘禅的称号体系既包含官方谥号与庙号,也融合了民间昵称与历史评价,反映了其复杂的历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