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历史名称演变丰富,从古至今经历了多次更名,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脉络。以下是福州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名称及对应时期:
一、早期名称
冶城
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在此建立闽越国都城,称为“冶城”,是福州最早的城市名称。
二、秦汉至唐代
闽中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福建地区设闽中郡,福州属其管辖,故称“闽中”。
晋安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大量晋人避战乱迁徙至此,福州得名“晋安”。
凤城
晋代郭璞勘察福州地形后命名,因城形似凤,故称“凤城”,并衍生出凤凰池等地名。
三、唐代至宋代
福州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城北有福山而得名“福州”,此后成为长期使用的名称。
三山
唐末五代时期,因福州城西北有三座山丘而得名“三山”,但未长期使用。
四、宋代至元代
闽都
公元905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将福州改名为“闽都”,后因国亡复归福州。
长乐
南宋末年,益王赵昰在此建临时国都,改名“长乐”,后恢复“福州”。
五、明代至清代
左海
明清时期,福州曾被称为“左海”,因海湾地形得名,但未长期使用。
榕城
宋代福州城内广植榕树,故称“榕城”,这一名称延续至清代。
六、近代名称
闽海
辛亥革命后,福州曾短暂改名为“闽海”,直至抗战结束恢复“福州”。
需要说明的是,福州名称的更替多与行政区域调整相关,且“福州”作为正式名称始于唐代,之后虽多次更名,但“福州”始终是核心名称。例如,王审知改名“闽都”后,仍保留“福州”作为陪都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