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命名源于清朝康熙、雍正两代皇帝,具体由以下过程形成:
康熙帝的赐园行为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为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赐建的私人园林。康熙帝御书“圆明”匾额,悬挂于圆明园殿门上方。
雍正帝的命名解释
雍正帝即位后,将原赐园扩展为圆明园,并对“圆明”二字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圆”指品德圆满无缺,象征君子风范;“明”指政治清明、睿智通达,体现帝王理想。
名称寓意与历史背景
该名称融合了封建时代对君主品德与政治理想的寄托,反映了当时“以德治国”的价值观。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既是皇室避暑听政的场所,也是展示国家富强的象征。
综上,圆明园的命名由康熙帝发起,雍正帝完善解释,成为清代皇家园林文化的核心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