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名字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材料:
地理位置
海南: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四面环海,因此得名“海南”,意为“海的南方”。这一名称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当时海南岛属于岭南道的一部分。
行政区域的演变
海南省:1988年4月,海南岛从广东省分离出来,正式设立海南省,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省不仅包括海南岛,还管辖南海诸岛及其海域。因此,“海南省”这一名称既反映了其地理位置,也体现了其行政地位的提升。
历史地方政权名称
珠崖和 儋耳:海南岛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两个地方政权名称,分别因其地理位置和当地居民的习俗而得名。珠崖因其“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而得名,儋耳则因其民有儋耳习俗而得名。
琼州、 琼海、 琼瑶、 琼州府、 琼郡、 琼甸、 朱崖洲、 琼岛等:这些名称均与统辖全岛的政权有关,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管理和地域划分。
文化因素
方位地名:海南的地名文化丰富多彩,有些地名以方位命名,如东方市、东山镇、南丰镇等,这些地名呈现了方位信息,同时不乏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
综上所述,海南的名字来源多样,既有地理和行政的演变,也有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这些名字不仅反映了海南的自然地理特征,还体现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行政管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