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作为古代官府中的重要辅助人员,其职业名称因职能不同而有所区分,主要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按职能划分
刑名师爷 主要负责司法审判事务,包括案件审理、量刑定罪等核心环节,地位最高,被称为“首席”或“大席”。
钱谷师爷
熟悉财政、赋税、户籍等事务,负责地方财政征收、账目管理等经济工作。
书启师爷
协助处理文书工作,如起草奏章、档案管理等。
挂号师爷
负责案件登记、信息传递等基础行政工作。
征比师爷
参与人口普查、征兵等事务。
账房师爷
管理官府财务,编制账目。
知客师爷
专门接待来访人员,处理礼仪事务。
其他专项师爷
根据需要设立,如戎幕师爷(军事事务)、阅卷师爷(科举考试)、著书师爷(文献整理)等。
二、其他相关称谓
幕僚/幕友/幕宾: 泛指辅助官员处理事务的人员。 东家/东翁
三、历史发展特点
职能演变:早期师爷多为贵族幕僚,至明清时期普及至各级官府,职能逐渐专业化。
地位定位:虽无官衔,但实际权力较大,部分师爷(如刑名师爷)甚至影响决策。
职业性质:属于“下九流”职业,与官员存在雇佣关系,不受朝廷直接管制。
四、典型代表
绍兴师爷:以善于谋略著称,如沈文奎、汪辉祖等。
曾国藩幕府:晚清军阀时期规模最大的幕府,培养了大量人才。
以上分类综合了清代及之前的师爷职能演变,部分称谓如“刑名师爷”等在清代小说中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