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二战及后续冲突中使用了多种地雷,不同型号和用途的地雷被赋予了不同的名称,以下是主要类型及别称的梳理:
一、经典反步兵地雷
棍雷(Stalker Mine) 早期苏联反步兵地雷的代表型号,结构简单,以冲击波杀伤为主,是二战期间广泛使用的基础款地雷。
盒雷(Box Mine)
因木制盒子包裹引信和炸药得名,爆炸时产生强大冲击波,二战后多次扩散至全球,德国曾仿制生产。
PFM-1蝴蝶雷(Butterfly Mine)
越战时期苏联仿制美国BLU-43B反步兵雷,装药量增至37克,因形状似蝴蝶得名。在阿富汗战争中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被称为“苏联死亡玩具”。
二、其他特色地雷
MON定向雷
二战期间苏联自研的装药量达30斤的超级重型地雷,属于定向爆炸武器,但具体技术细节较少。
S型地雷(Frog Mine)
1935年德国研发,苏联称其为“青蛙地雷”,采用空中爆炸设计,弹片和钢珠四处飞溅,造成大面积伤亡。
三、其他相关地雷
PMN系列: 苏联设计的装药量巨大的反步兵地雷,昵称“黑寡妇”,常与高爆炸药结合使用。 69式反步兵跳雷
总结
苏联地雷以结构简单、杀伤力强著称,部分型号因外观或使用场景得名,如“蝴蝶雷”“死亡玩具”等。这些地雷在二战及冷战期间对全球战场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