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喜爱的鸣虫,拥有丰富的别称。以下是常见的分类及对应名称:
一、按地域分布分类
京蝈蝈(燕蝈蝈) 主要分布于北京山区及郊区,以黑色大铁蝈蝈为特色,是北京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冀蝈蝈
河北省特产,多产于保定市易县西山北乡,以紫蓝脸、红牙、粉肚皮膀大翅长的铁皮蝈蝈为主。
鲁蝈蝈
主要分布于山东北部,以绿蝈蝈为主,部分个体头项部泛红褐色边纹,兼具观赏性与鸣声特点。
其他地区品种
- 翠蝈蝈: 通体碧绿,多生于平原农田,鸣声清脆。 - 红褐蝈蝈
- 金黄蝈蝈:太行山区独有,通体褐黄闪金光,鸣声苍劲有力。
二、按形态特征分类
大型品种 - 黑铁蝈蝈
(铁皮蝈蝈):青黑色体表,前翅侧区斑黄,鸣声沉稳。
- 金黄蝈蝈: 褐黄相间,翅膀翠绿,鸣声低沉苍劲。中型品种
- 红褐蝈蝈: 红头紫脸,体色鲜绿,兼具观赏性与鸣声优势。 - 优雅蝈螽
特色品种 - 蓝绿蝈蝈:
绿翅演变为蓝绿色,鸣声调高脆响。
- 五色蝈蝈:体表五种颜色鲜明,鸣声雄浑。
三、其他别称
哥哥/蛞蛞:北方地区对雄性蝈蝈的亲昵称呼。
螽斯/螽斯儿:古称,与“油葫芦”并称中国三大鸣虫。
油葫芦:北方方言中对蝈蝈的俗称,源于其鸣声类似葫芦摇动。
四、补充说明
不同品种的蝈蝈在鸣声、体色、栖息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黑铁蝈蝈的“大将风度”与绿蝈蝈的“自然之美”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蝈蝈的寿命较短(约3个月),故有“百日虫”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