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其别称丰富且与个人形象、功绩及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基于外貌特征
美髯公 由诸葛亮所赠,因关羽胡须浓密英俊得名,是《三国演义》及民间传说中最为广泛使用的称呼。
关公
源于其字“云长”,后演变为尊称,与“美髯公”并称“美髯公-关公”,是民间长期形成的称呼。
二、基于军事成就
万人敌
魏国谋士程昱所赠,赞誉其勇猛无敌,与张飞并称“万人敌”,体现其战场威慑力。
五虎上将之首
《三国演义》中,关羽与张飞、赵云并称蜀汉“五虎上将”,其中“义绝”(即关羽)被毛宗岗评为“《演义》三绝”之首。
三、官方与宗教尊称
武圣
清代雍正帝封其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与“文圣”孔子齐名,成为官方最高荣誉。
其他称号
包括“壮缪侯”(汉寿亭侯)、“关圣帝君”(道教)、“护法伽蓝菩萨”(佛教)等,分别体现民间信仰与宗教文化的融合。
四、其他常见称呼
关云长: 直接使用其字 汉寿亭侯
补充说明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
《三国演义》通过“义绝”等评价,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象征意义。以上别称共同勾勒出关羽忠义、勇猛的立体形象,成为中国文化中家喻户晓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