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庄园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在历史长河中保留了丰富的建筑艺术和历史价值。以下是关于彝族庄园名称及相关信息的综合说明:
一、主要彝族庄园名称
大屯土司庄园
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屯乡,是彝族土司制度的最后历史遗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庄园由奢氏后裔余氏家族建立,始建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历经多代扩建,占地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依山布局,中轴非对称三路构筑,包含大堂、二堂、正堂等建筑。
奢氏宗祠
部分资料显示,大屯土司庄园前院原为奢氏宗祠,建于清顺治年间,后经余氏家族扩建为土司庄园。
二、其他相关名称与背景
彝族扯勒部落永宁宣抚使后裔庄园
大屯土司庄园的原主人是彝族扯勒部落永宁宣抚使后裔,庄园兼具统治衙门与家族居所功能。
三、补充说明
彝族庄园名称多与建立者或功能相关,如“大屯”源自彝语“扯勒业阔”(宗社所在地),而“土司庄园”则直接体现了其作为土司统治机构的属性。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其他彝族聚居地保留的土司遗迹,但大屯土司庄园因保存完整性和历史价值成为最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