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的部件可分为两大类: 公用系统和 专用系统。以下是主要部件的详细分类及名称:
一、公用系统(卫星必须配备)
结构系统 负责卫星的机械结构设计,包括框架、外壳、安装接口等,需进行强度、刚度、振动分析,并优化轻量化设计。
关键岗位:结构工程师(使用ANSYS、CATIA等工具)。
电源系统
包含太阳能电池阵(材料选择与布局优化)和蓄电池组(如锂离子电池),负责能源管理及阴影区供电保障。
关键岗位:电源系统工程师(掌握电力电子、电池技术)。
热控制系统
设计多层隔热材料、热管、加热器等,模拟温度分布并确保设备在极端温度下正常工作。
关键岗位:热控工程师(运用热力学、热仿真技术)。
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AOCS)
通过陀螺仪、星敏感器、反作用轮、推力器等设备实现卫星姿态控制,编写PID控制算法以保持稳定。
二、专用系统(根据任务需求配置)
有效载荷
执行卫星核心任务,如通信转发器、遥感器(可见光/多光谱/红外等)、导航设备等。
例如:
通信卫星: 主通信转发器及天线分系统; 气象卫星
资源卫星:多光谱扫描仪、合成孔径雷达等。
测试仿真系统 在地面模拟卫星组件及整体性能,确保系统可靠性。
微系统与控制部组件
包含微控制器、传感器等,用于精确控制卫星操作。
三、其他关键系统
无线电测控系统(RCS): 实现地面与卫星的信号传输与控制,监测通信参数(如功率、频率)。 返回系统
以上分类综合了卫星结构、功能及任务需求,不同卫星类型(如通信、气象、导航)的专用载荷可能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