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石刻文物资源,以下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称及介绍:
一、全国重点级文物
《瘗鹤铭》 称为“大字之祖”,是南朝齐、梁时期石刻,代表书体由篆、隶向楷书演变,现藏于焦山碑林。
原为东晋隐士悼鹤文,现由清代陈鹏年打捞于长江中,高235cm,宽204cm,属国家一级文物。
《魏法师碑》
唐代润州仁静观所刻,书法造诣极高,与《瘗鹤铭》并称“镇江双璧”。
《金刚经》偈句摩崖石刻
唐代贞观年间作品,佛教文化重要遗存,与《瘗鹤铭》同为焦山碑林核心展陈。
《澄鉴堂石刻》与《乾隆御碑》
清代代表性石刻,前者为佛教造像题刻,后者为乾隆亲笔题写,均存于焦山。
二、其他重要石刻
《陆游踏雪观《瘗鹤铭》摩崖石刻》: 宋代文学家陆游题刻,与东晋原碑并称“南北二铭”。 南齐永明五年刘岱石墓志
三、历史地位与价值
镇江石刻以书法艺术见长,涵盖从篆刻到楷书的演变过程,是研究书法史、雕刻艺术及江南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焦山碑林作为全国三大碑林之一,集中展示了这些瑰宝。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景点或文物细节,可参考镇江焦山碑林博物馆或相关历史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