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红木名字有哪些

时间:2025-03-26 00:21:15 网名大全

宫廷红木是指明清时期被广泛用于宫廷家具制作的红木种类,根据历史记载和木材特性,主要包含以下三类:

一、传统三大贡木

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

因产自海南吊罗山,木色瑰丽、纹理自然流畅,是明清宫廷家具的首选材料,被誉为“帝王之木”。

特点:气干密度0.82~0.94g/cm³,油性足,耐腐蚀性强,需数百年成材。

紫檀(小叶紫檀)

原产印度,木材细腻坚硬、密度高,带有天然檀香,明清时期为宫廷大量使用。

特点:气干密度1.05~1.26g/cm³,沉于水,稳定性极佳,是红木中硬度最高的品种。

大红酸枝(交趾黄檀)

旧称“红木”,因产自越南交趾(今老挝)而得名,纹理偏红美观,油性充足。

特点:气干密度0.95~1.1g/cm³,生长周期长(需800年以上),曾替代紫檀成为宫廷主要用材。

二、其他重要红木

巴里黄檀:

产自马来西亚,木材淡紫红色,纹理独特,属中等硬度红木。

奥氏黄檀:分布于东南亚,木材灰褐色,纹理直且稍带光泽。

白花崖豆木:产于中南美洲,木材浅灰白色,质地较软但耐腐蚀。

三、补充说明

命名背景:1920年《红木》国标制定时,为统一33种硬木名称,将上述木材归为“红木”类别。

历史地位:这三大贡木因稀缺性、工艺适配性成为宫廷家具的标志性材料,至今仍是收藏市场的顶级珍品。

以上名称和分类综合了历史文献、木材特性及市场认可度,涵盖宫廷红木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