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名称随着历史发展演变,不同时期有多个称谓。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主要别称及历史演变:
一、古代称呼
先秦时期 上日、元日、改岁、献岁
两汉时期
三朝(指夏、秋、冬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魏晋南北朝
元辰、元日、元首、岁朝、岁首
唐宋元明
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
清代
元旦或元日
二、近现代称呼
民国时期
随公历引入,开始使用元旦(1月1日)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两个名称,但未正式法定化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正式采用公历,将农历正月初一固定为春节,元旦仍为公历1月1日
现代常用名称
春节、大年、新岁、年节、新禧、过年、过大年、元朔、元日、新元等
三、其他说明
“春节”名称的演变: 现代汉语中“春节”这一名称是民国时期逐渐形成的,而“过年”等称呼在古代就已存在。1949年后,为与国际接轨,公历元旦成为官方名称,农历正月初一仍保留“春节”称谓。 国际影响
以上名称反映了春节从古至今的时间演变和文化内涵,既有对自然循环(如新春、元日)的呼应,也体现了社会制度变革对节日命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