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舞的动作名称,综合多个来源整理如下:
一、基础手位与步伐
兰花掌 (女性):大拇指与中指微贴,虎口自然合拢,形成以中指为轴心的圆弧形态。虎口掌
(男性):虎口撑开,四指自然并拢,指尖微翘呈涡形。
兰花指: 大拇指与中指搭连成O形,食指上翘,其余指自然并拢。 食指与中指挺直并拢,以折腕之力上翘,其余三指虚搭。 拇指与食指相搭贴,其余三指依次握紧,手腕微扣。 以兰花掌或虎口掌置于胸腹之间,呈圆弧形沉肘。 单山膀为兰花掌抬至肩部以下,双山膀为虎口掌抬至肩部以下。 拳形置于胯部侧斜前方,与身体呈圆弧形。 包括前点步、大掖步、弓箭步等,常与手位结合使用。 二、典型舞姿造型 动力腿绷直膝盖,顺主力腿侧吸起90°,脚尖点于支撑腿膝关节前。 动力腿绷直膝盖上提至主力腿膝盖窝,脚腕顺动。 动作腿弯曲擓脚至髋关节水平,可配合展翅动作。剑指:
拳形:
按掌:
山膀:
提襟:
步伐:
吸腿:
掖腿:
端腿:
端腿展翅
(老鹰展翅):动作腿伸直与地面平行,主力腿蹲下并前俯贴腿,形成斜线造型。
踹燕:
动作腿前伸90°后身体后倾,保持水平姿态。
姿态斜腰:
主力腿蹲下时骨盆后倾45°,身体侧躺形成斜线,手臂斜上方刺出。
云手:
两手交叉做圆弧运动,象征云卷云舒。
顺风旗:
双臂伸直外展呈圆形,如同旗帜迎风。
三、民族舞特色动作
七盘舞:
汉代祭祀舞蹈,舞者踩踏盘鼓发出节奏声。
霓裳羽衣舞:
唐代宫廷舞,以飘逸动作为主,强调身姿柔美。
胡旋舞:
唐代流行舞蹈,融合西域元素,节奏明快。
注:古典舞动作名称多与文化背景相关,如“七盘舞”源自汉族传统祭祀活动,“霓裳羽衣舞”则与唐代文化紧密关联。不同地区或流派可能存在动作细节的差异,但整体上均以身法、手法的协调性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