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对月亮的称呼,可综合神话传说、文学意象及天文观测进行归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神话传说相关称呼
广寒宫、清虚宫
源于嫦娥奔月传说,分别指月宫中的广寒殿与清虚殿。
玉兔、蟾蜍
传说月宫中有玉兔捣药、蟾蜍守卫,故称银兔、金蟾、蟾宫。
桂树、桂轮
源于月宫中桂树的神话,桂树常与月亮结合使用,如“桂魄”“桂轮”。
二、自然形态比喻称呼
玉盘、银钩
初月如钩,满月如盘,分别称为银钩、玉盘。
玉弓、玉镜
弦月形似弯弓,满月如镜面,故称玉弓、玉镜。
冰轮、素娥
“冰轮”多用于形容清冷月色,“素娥”是嫦娥的代称,也指代月亮。
三、时间特征称呼
晦月、既望
月末称为“晦”,农历十六称为“既望”,属于时间性的月相别称。
四、文学意象称呼
婵娟
常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诗句关联,指代月亮。
望舒
传说中为月亮驾车之神,故称月亮为望舒。
补充说明
月相变化还对应其他雅称,如半璧(弦月)、半蟾(半月)、半弓(初月)等。
文人常以“玉兔”“广寒”等意象表达思乡或人生感慨,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上称呼多见于诗词歌赋,如李贺“玉轮轧露湿团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体现了月亮在文学中的多重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