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地区常见的毒蛇主要有以下几种,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竹叶青蛇(青竹蛇/刁竹青)
特征:细长体色翠绿,与竹叶相似,雄性可达77厘米,雌性98.1厘米。属管牙类毒蛇,以心血管和血液系统毒性为主,排毒量小,致死率低。
分布:福建山区、竹林及灌丛中,夜间活动。
二、原矛头蝮(五步蛇)
特征:中等体型(50-100厘米),背部暗褐色带黑色斑点,头部三角形,毒牙长且呈三角形。属五步蛇科,毒性较强,但排毒量较小。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多藏于树洞、岩石下或水边。
三、尖吻蝮(五步蛇)
特征:与原矛头蝮相似,但头部更狭长,毒牙更发达。毒性剧烈,传说被咬后“走五步”毒发,实际致死率较高。
分布: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常栖息于山地森林。
四、长尾青竹叶蛇
特征:小型毒蛇,体长30-40厘米,绿色或棕色,尾部较长。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
其他需注意的毒蛇
圆斑蝰:又称“老婆改嫁蛇”,分布于福建,毒性较强但抗毒血清稀缺。
白唇竹叶青:属眼镜蛇科,毒性强烈,排毒量较大。
总结
闽西毒蛇以竹叶青科和蝰科为主,其中竹叶青和原矛头蝮较为常见。若需进一步确认具体种类,建议结合体色、行为及专业鉴定。被咬后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处理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