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原名 菩提多罗,后改名 菩提达摩,是南印度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刹帝利种姓。他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是中国禅宗的初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
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他在中国始传禅宗,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心要,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五代祖师的弘传而形成中国佛教的主流一脉——禅宗,被称为最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达摩祖师的主要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昙林等。他在中国传授的禅法以《楞伽经》为依据,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方式。
达摩祖师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唐代宗时赐谥达摩为“圆觉大师”,赐谥达摩塔为“空观之塔”。
达摩祖师的故事和传说非常多,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包括“九年面壁”、“一苇渡江”、“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这些故事都表达了后人对达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