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作为一味中药材,存在多个别称,具体如下:
一、常见别称
白菝葜 最为常见的别称,与正名“萆薢”通用。
粉萆薢/川萆薢/土萆薢
因产地或加工方式不同而得名,载入《神农本草经》,秋冬季采挖的根茎晒干即得。
二、其他地区性称呼
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特指薯蓣科植物绵萆薜的根茎,与普通萆薢有植物来源差异。
竹木刺/百枝: 部分地区根据植物形态特征命名。 三、分类说明 植物来源
性味归经:味苦、微寒,归肝、胃经,具有利湿浊、祛风湿等功效。
四、使用建议
不同别名对应不同植物或炮制品,需根据具体药理需求选择。例如:
湿热证:与黄柏、黄连等配伍;
肾阳虚:与附子、益智仁等同用。
用药前建议咨询中医师,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