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还有哪些名字

时间:2025-03-23 21:10:10 网名大全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历史悠久,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因此拥有众多别称。以下是一些北京的主要别称及其由来:

燕都:

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

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带。

京城:

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

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

大都:

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忽必烈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京师:

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日下:

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

幽都:

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

春明:

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

宛平:

北京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划名称。

京兆:

古代京兆尹的辖区,北京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京兆。

广阳 、 涿郡范阳、 析津:

这些名称在历史上都曾与北京有关联。

顺天府:

明代永乐年间,朱棣将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

燕山:

北京位于燕山山脉的南麓,因此有时也被称为燕山。

中都:

金朝的都城。

大兴:

明代初期,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改称大兴。

汗八里:

元大都的别称。

北平:

1929年至1949年,民国时期的称呼。

这些别称反映了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地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