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城市,其名称演变和别称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信息:
一、主要名称与由来
青岛 最初指胶州湾入海处北侧的小青岛(琴岛),因岛上植被茂盛得名。明代中叶(1579年)《即墨县志》首次记载此名。
小青岛(琴岛)
青岛的别称,因岛形似琴且植被葱郁得名。青岛市区内有多处以“琴岛”命名的地标,如流亭立交桥。
胶澳
明代时青岛地区曾被称为“胶澳”,是古代重要港口的称呼。
二、其他相关名称
青岛村、青岛口: 早期村落和海湾的称呼。 主城区/市区
三、名称演变脉络
青岛名称从“青岛”到“小青岛”,再到“胶澳”,反映了其从海岛到城市的发展历程。1929年成为青岛全域概念后,逐渐固定为“青岛市”。
四、补充说明
青岛的别称如“岛城”源于其地形特征(半岛形似琴),“琴岛”则与栈桥等城市景观呼应。当前官方名称仍为“青岛市”,但“琴岛”等称呼广泛用于民间和文学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