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在佛教经典和传统中有多个名称,这些名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其神圣属性和修行境界。以下是主要名称及含义的整理:
一、核心名称
观世音菩萨 最常见的称呼,源自梵文音译,意为“观照世间音声”,强调菩萨通过慈悲智慧回应众生苦难。
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
佛教对“慈”与“悲”的特定解释中,“慈”为与乐(给予快乐),“悲”为拔苦(解除痛苦)。此名突显其救苦救难的核心特质。
二、过去、现在、未来名号
过去佛名
正法明王如来: 见于《大悲心陀罗尼经》,指观音菩萨在过去劫已成就佛果。 遍出一切光明功德王佛
现在身份 观世音菩萨:
当前最广泛使用的名称,代表其慈悲救度的现实作用。
未来佛号
普光功德山王如来: 依据《观世音菩萨授记经》,指其未来成佛的承诺。 三、其他称谓 大悲圣者
施无畏者:体现其无所畏惧、济世度众的特质。
四、补充说明
观音菩萨在不同经典中还有“大士”“善财童子”等别称,但核心名号仍以“观世音”为主。其形象演变也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本土化,如从早期男身逐渐发展为慈母化身,进一步贴近民众情感需求。
以上名称共同构成观音菩萨神圣性的多维表述,既有宗教典籍的权威记载,也蕴含了信众的虔诚祈愿。